beta365综合app平台

红25军战史(8)打破敌人大规模划区“清剿” 根据地形势逐渐好转
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10    点击次数:50

一 、郭家河歼灭战

1933年2月初,由于大规模划区'清剿'计划未能按预期实现,蒋 介石遂决定延期,并局部调整了部署:令第89师为'进剿'部队,将原 驻信阳以北铁路沿线的马鸿逵部第35师(代理师长马腾蛟)调至新集,另调肖之楚第44师130旅接替调出的第3、第83师的防务。

3月初,中共鄂豫皖省委总结两个月来的斗争经验,认为通过两个月的分兵活动,积蓄了力量,根据地和红军的元气已初步恢复;分兵活 动虽然给敌人以一定打击,但战果不大,只有大量地歼灭敌人,才能彻 底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划区'清剿',以保卫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策 应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'围剿'斗争。省委根据情况的变化,决定红25 军集中行动,以便在运动中捕捉和创造战机,寻歼孤立薄弱或突出冒进之敌。

3月4日,敌第35师103旅205团、第104旅207团进占郭家河, 接替第89师的防务。省委和军首长分析了敌我情况,认为:敌第35师装 备较差,战斗力较弱,又是新接防地,人地生疏;敌两个团进占郭家河, 是孤军深入,离周围据点黄陂站、七里坪等都有一天的路程,不易迅速 增援;红军在两个月的分兵活动中经过休整,士气高涨,求战心切,郭 家河是老根据地,群众条件也很有利。于是,决心乘敌立足未稳,集中 全军力量将其歼灭。遂命令在麻城以北地区待机的第74师连夜赶到新集 以南的野鸡笼,与第75师会合。确定由第74师和军特务营进攻郭家河 的敌人;第75师占领郭家河东北的摸云山(又称磨儿山)一带,阻击可能由新集增援之敌,并在必要时支援对郭家河的进攻。

在主力开进之前,光山独立团、罗山警卫营等地方武装和上千群众,即在郭家河周围不断袭扰敌人。

3月5日夜,红25军在野鸡笼进行政治动员。军长吴焕先讲话,指 出这次战斗的意义和取得胜利的条件,号召全军指战员英勇战斗,消灭 敌人,打好全军集中兵力作战的第一仗。尔后,部队连夜向郭家河开进。 6日拂晓,到达郭家河东南戴家岗一带。吴军长命令第74师以第220团 及军特务营迂回到郭家河东北方向实施主攻,第222 团从郭家河以南及西南实施攻击。

部队受命后即发起攻击。第221团以勇猛迅速的攻势,将郭家河东 南羊人岩(又称羊儿岩)高地的敌人警戒部队一个营大部歼灭。接着, 第222团由西南,第220团和军特务营由东北,以合围之势向郭家河之敌猛烈攻击。周围山头上的地方武装、游击队和群众呐喊助威,红军士气更旺,勇猛冲杀。敌人一部就地被歼,其余仓皇向西北逃窜。红军立 即追击,将其围困于二道河西南洼地,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,将其歼 灭。少数溃散的敌人,又被地方武装和手持锄头、扁担的群众全部俘获。 这次战斗,红军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,将敌两个团全部歼灭,毙敌 第207团团长以下百余人,俘敌第205团团长以下2000余人,缴获山炮 一 门、迫击炮8门、机枪12挺、长短枪2000多支、子弹10万余发、战马百余匹。

郭家河战斗是红25军重建后的首次大捷,是一次出色的歼灭战。取 得这次胜利的原因是:情况判断正确,决心果断,部署得当,做到知己知 彼,不失战机,集中兵力,迂回包围,打歼灭战;进行了有力的政治动 员,部队充分发扬猛打、猛冲、猛追的战斗作风;有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有力的配合和支援。

这次胜利给根据地军民很大鼓舞。战斗结束后,广大群众跟着部队 拥进郭家河,热烈庆祝胜利。不少人愤怒地扯着被俘的国民党军官,控 诉他们的罪行,要他们赔偿房屋、耕牛、谷子,并要求红军为死难群众报仇。

郭家河战斗震慑了敌人。敌第35、第13师分别固守新集、黄安,纷纷告急求援。

二、 九龙长岭、杨泗寨战斗

3月10日,敌第80师238旅、第30师88旅、第31师4个团,根 据蒋介石、卫立煌的命令赶至新集救援,红25军却出现于黄安东北的袁 英河地区,并包围了打鼓岭,向守敌第13师76团展开进攻。同时,派 少数部队佯攻宋埠,吸引敌人南顾。3月12日,卫立煌判明红25军位置 后, 一面命令远在孝感东新店一带的第89师急速开回河口, 一面命令第 30、 第31师等部急返袁英河地区,同时命令驻黄安之第13师向袁英河 进攻。红25军认为敌第13师系孤军深入,其他各路敌人一时还难以赶到,这是一个歼敌良机,遂命令部队连夜作好战斗准备。13日拂晓,红25军在袁英河以南的九龙长岭向敌第13师发起猛攻,激战一个半小时, 予敌先头第38旅77团以歼灭性的打击,然后向麻城北部的杨泗寨地区转移。

卫立煌发现红军东去,乃于3月15日下令,以第30、第31师的 6个团为左翼纵队,第13师的两个团为中央纵队,第89师的4个团为右 翼纵队,共12个团,自黄安、七里坪一线,分三路追击,拟于19日“会 剿'于杨泗寨地区。18日、19日,红25军在杨泗寨、万字山、李家寨 地区占领有利地形,与敌第13、第30、第31师各一部展开激战,杀伤敌人700余名。

这时,红28军来到麻城福田河地区。中共鄂豫皖省委拟集中两军 力量与敌作战,但由于敌第89师的阻隔,两军未能联系上。而各路进攻 之敌仍继续进逼,红25军遂北上光山南部地区,红28军则东返皖西北地区。

红28军东返皖西北后,于3月27日、28日,在商城门坎山与敌第75师224旅激战,毙伤敌数百名。军政治委员王平章在战斗中壮烈牺牲。

王平章,湖北汉川县人,1901年生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鄂 中地区早期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。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。1929年被派 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是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 成员之一。他在参加组建红25军和领导红25军参加第三、第四次反“围 剿'斗争中,在参加重建红25军和领导红28军坚持皖西北地区的斗争中, 均作出重大贡献。他对党忠诚,襟怀坦白,公正无私,联系群众,作战英勇,在部队中有较高的威信。他的牺牲是红军的一大损失。

卫立煌误认为东去的是红25军,亲自率领各路进攻部队越出“经 (扶)黄(安)清剿区',紧紧追击。当其追至南溪以西的九歇山、关王 庙一带时,才发现判断错误,只得垂头丧气地率部返回原防地。红25军 则乘此时机,在光山南部的南向店地区进行休整,为继续反“清剿”作准备。

三、 潘家河、杨泗寨战斗

4月初,红25军由南向店转回麻城北部的大畈地区。这时,红28军 也由皖西北到达该地(第244团1营和军部特务营留在皖西北)。两军会 合后,为加强红25军,进一步集中兵力对付敌人的'清剿',中共鄂豫 皖省委于4月8日决定,将红28军编为红25军73师,师长廖荣坤(兼。 后为周希远),政治委员王少卿;其第244、第246 团依次改为第217、第 218团。同时从第244、第246团各抽一个营编成第219团,由麻城独立 师补充第73师各团,并组编师特务营。另将罗山独立第6师16团编为 第75师225团,以部分地方武装编为第74师221团和师特务营。军长 吴焕先,政治委员戴季英(兼第74师政治委员),副军长廖荣坤(兼第 73师师长),全军共12000余人。同时,为了坚持皖西北地区的斗争,决 定再度组建第82师,由红28军特务营和第244团1营及第3路游击师 的大部组成第244团(另以六霍游击队补充第3路游击师),由部分地方 武装组成第246团(1个营),师长芦永彬(不久牺牲,由刘德利继任),继任政治委员詹大列。

为了恢复黄安以北地区,红25军西进至郭家河,准备歼灭罗山卡房 之敌。此时,卫立煌由皖西北返回鄂东北,下令将两个月来疲于奔命、 一无所获的第89师的'进剿'任务解除,改由第13师专任全区的'追 剿队'。接着,于4月10日命令第13师由华家河、七里坪北上,第58 师由黄陂站、禹王城向东策应,第30、第35师由中途店、泼皮河向西策 应,'清剿'光山以南地区。13日,敌第13师师长万耀煌亲率以第38旅 75团、76团和第37旅78团组成的右纵队, 由七里坪出发,经香炉山、 仰天窝向郭家河进犯;以第37旅(欠第78团)为左纵队,由华家河出发, 经平头岭、郭家凹向老君山、黎子沟北犯。根据这一新的情况,红25军 当即放弃进攻卡房计划,决心乘敌第58师及第13师左纵队在天台山以西, 敌第30、第35师尚未行动的有利时机,集中力量,打击突出之敌第13师右纵队。地方武装在外围积极活动,钳制其余各路敌人。

14日下午,敌第13师右纵队沿倒水河西岸进至上潘家河及其以北 地区,第75团占领鸡公寨,第78团3营占领黄石岩高地,第78团1、2 营在白果树店露营,师部及第76团在上潘家河露营。根据敌人的配置和 地形条件,红25军命令:罗山独立第6师在鸡公寨一带牵制与迷惑敌人, 并保障红军右翼的安全;第73师从正面向黄石岩敌人进攻,歼灭该敌后, 以一部控制黄石岩,其余配合军主力消灭敌后续部队;第75师迂回到黄 石岩敌人的右侧,切断其退路,然后集中力量歼灭敌后续部队;第74师 为预备队。命令下达后,部队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。指战员听说要狠狠 地打击敌人的主力第13师,无不欢欣鼓舞,立即展开挑应战活动,决心多捉俘虏、多缴枪。

当夜,红25军秘密进抵黄石岩附近,罗山独立第6师也迫近了鸡公 寨。15日拂晓,敌第78团1、2营开始渡河,拟会合其第3营后,与河 西主力齐头向郭家河前进。第73师乘漫天大雾,以迅速勇猛的动作,首 先攻占黄石岩制高点,歼敌第78团3营一部,尔后配合第75师将敌第 78团全部压在河边狭窄地段上。经反复冲杀,将敌大部歼灭。万耀煌见 此情势, 一面急令其左纵队驰援, 一面指挥第76团两个营渡河投入战斗。 红军主力遂转攻敌第76团渡河部队,予以迎头痛击。敌仓皇回窜。时逢 狂风暴雨突然袭来,河水陡涨,敌被淹死甚多。这时, 一直牵制鸡公寨 之敌的罗山独立第6师,向该敌发动猛攻。万耀煌误以为红军主力由上 游渡河发动攻击,慌忙退至钟家岗。天黑后,又怕红军夜袭,率残部向南退至5公里以外的香炉山。

战斗过程中,敌第13师左纵队借口天雨路险,无线电机件失灵,不 敢前来增援。敌第58师则滞留在老君山一带,不敢前进。敌第30、第 35师于出发当天即退回原防地。战后,敌'清剿'总指挥卫立煌于4月22日撤销第13师的'追剿'任务,改由第89师接替。

潘家河战斗消灭了敌主力第13师一个多团,打破了敌人进攻光山南 区的计划。此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:掌握了敌情,经过分析判断,定下正确的决心,打击敌人运动中突出的一路;在战役的劣势中,以地方武装牵制和迷惑敌人,集中主要兵力,形成了战术上的优势;利用夜暗秘 密接敌,突然发起攻击;抓住敌人逐次增兵的错误,予以各个歼灭;战前和战斗中进行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。

战斗过程中,由于狂风暴雨,山洪暴发,红军受天候、地形所限, 不便再战,遂收拣战利品,东移麻城北部地区,寻机打击敌第30、第31 师。

4月18日,红25军到达杨泗寨附近时,与由大河铺出发的敌第31 师4个团遭遇,经激战,歼敌一部。20日,敌第30、第31师再次向杨 泗寨进攻。红25军坚守阵地一 日,再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。这两次战 斗,共歼敌数百名。敌第31师战报自供:伤亡团长2名、营长6名、连排长30余名、士兵300余名。

在主力红军连续取得胜利的同时,各独立师、游击师也积极主动地 开展游击活动。有的深入敌占区,截敌军火、给养;有的对敌人驻地进 行骚扰、袭击,迫使敌人不得不缩短防线,加强守备。这些行动,既使 部队得到了给养、武器、弹药的补充,又扩大了红军的活动区域。根据 地的人民群众虽然深受敌人的血腥摧残,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,他 们全力支援红军,积极主动地参战,对打破敌人'清剿'、保卫革命根据地付出了重大的代价,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至此,蒋介石苦心策划的大规模划区'清剿'即被打破。由于敌人 划区'清剿'计划 一 再破产,蒋介石于4月19日又任命卫立煌为“豫 鄂皖边区清剿总指挥',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,继续加紧对根据地实行'清剿'。

四、 根据地建设的加强

郭家河、潘家河、杨泗寨等战斗胜利后,敌第30、第31师退至麻城、 宋埠一线,其他各处敌军在红军连续胜利的声威震慑下,也都采取守势。 被敌人分割的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已连成一片,包括:黄安的七里、紫云、桃花、仙居、二程等区的大部乡村,麻城的乘马、顺河区,光山县的东、南、西三个区,以及罗山的宣化区。还逐步恢复了陂安南和陂孝北一些 地区。皖西北以汤家汇、南溪为中心的根据地也得到相对稳定和部分恢复。

在军事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,各级党组织还抓紧时机,加强根 据地建设。第一,恢复政权组织,深入开展群众工作,稳定群众情绪, 领导群众进行对敌斗争。第二,整顿党的队伍。坚决将在第四次反“围 剿'斗争中的自首变节分子清除出党,大量吸收在斗争中涌现的先进分 子入党,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,党的建设在斗争中有了很大的加强。同 时,加强对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的领导。第三,抓紧建立地方武装。除合编、 扩编10个独立师、游击师(鄂东北地区七个,皖西北地区三个)之外, 根据地中心区各区乡都普遍建立游击队和游击小组。这些地方武装和游 击队,广泛开展游击活动,配合红军主力打击敌人,并源源不断地补入 红军。第四,恢复经济。由于敌人的疯狂摧残破坏和经济封锁,根据地 人民群众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,缺耕牛,少农具,甚至连日常生活用具 都十分缺乏,根据地的经济极端困难。各级党政组织领导群众开展互助, 进行借贷,共同渡过难关,在'边战斗,边生产'的口号下, 一手拿武器, 一手拿锄头,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。第五,认真做好边沿地区和白区的 群众工作,缓和赤区、白区①群众的对立,加强赤区、白区群众的团结。 这样,在敌人疯狂的'清剿'中,有些人员分散到边沿敌占区去隐蔽时,可以得到白区群众的保护。

军事斗争的接连胜利和根据地建设的加强,打击了敌人,鼓舞了群 众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势逐步好转。群众的革命热情又重新高涨起来,对敌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。

小 结

1932年10月至1933年4月,是红25军重建和发展的阶段。红四方 面军主力转移后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转入了非常困难的局面。根 据地广大军民同强大的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。鄂东北地区军民对 敌人'围剿'和'清剿'开展了空前广泛的游击战争;皖西北地区红27 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东线转战。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既有敌人重兵'围剿', 又不知红四方面军行动去向的情况下, 以极大的革命胆略和不屈的斗争 精神,决定将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集中起来,重新组建红 25军,挑起独立坚持斗争的重担。红25军重建后,经过两个多月的分 兵活动,初步巩固了鄂东北中心区,基本打开了皖西北地区的斗争局面, 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恢复,为继续进行对敌斗争积蓄了力量。特别是自 3月初集中兵力作战以后,连续取得郭家河、潘家河、杨泗寨等战斗的 重大胜利,打破了敌人大规模划区'清剿',钳制了敌人大量兵力,策应 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'围剿'斗争,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势初 步好转,反'清剿'斗争出现了新局面。红25军经过连续的战斗,提高了战术、技术水平,部队得到了加强和扩大,发展到一万余人。

取得这些重大胜利和成就的主要的原因是:省委明确提出了独立坚 持斗争的思想,重建红25军,统一 了领导,集中了力量;作战指导方针 符合客观实际,能够灵活地集中兵力,采取游击战、运动战、歼灭战, 打击孤立、薄弱之敌;有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,党政军民上下一 致团结战斗。这些胜利证明,重建不久的红25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,它已成为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新的主力红军。

省委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,虽然在军事斗争上取得了重大胜利,但就 整个政治路线来讲,并没有摆脱王明'左'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, 因而对敌情的严重性和斗争的长期性、艰苦性认识不足, 一再强调'反攻''进攻''夺回失地',这就产生了后来决定围攻七里坪的错误的思想根源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